创客教育 > 资讯 > 所有案例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以“互联网+教学”引领师生成长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以“互联网+教学”引领师生成长

浙大附中秉承“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成为适合学生发展的名校”的核心理念,“人格与学术并重,本土与国际兼容”的办学特色,参考国内外关于未来学生培养的需求,围绕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大了特色课程开发力度。秉承“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通过“互联网+教育”构建以师生发展为核心的数字化感知和支持系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探索数字化的教育评价、开展校本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互联网+”聚焦学生全面成长

  ● 无缝学习情境下的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已覆盖学校所有空间,营造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开发数字化教材和学生生涯指导系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并进行分析,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生涯规划。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特有的基于“360云盘”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在高一年级12个班级广泛实施。而基于西湖文化为导向的地域特色选修课程多元体验的数字化自然教材让学生“一看就懂,一见难忘”。而基于学生生涯指导的学业、职业、专业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则从七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估,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W020160422496005282127.jpg

● 泛在的数字化校园生活

在省教育厅为全省高中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的基础上,浙大附中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感知数字化校园新生活。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端参与到校园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和监管;24小时开通的的智能图书馆帮助学生实现“悦”读无边界,实现了移动学习下的泛在学习。


  激励创意创新实践的“云创客”课堂

就是师生间借助4G手机平台与wifi系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比如在开设“创意茶艺课”、“3D打印技术与微创意”、“中学生媒介素养”等课程时,就借助这种云平台,进行随时随地随需的实时性师生交流与引导。特别是3D打印技术创客活动,学生们围绕新的创意,在云空间里进行互动性探讨,对同一个创意进行集体探讨,并探究如何借助3D打印机把自己的创意进行打印验证。在丰富的创意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群体合作、专项探究的创客能力,并正致力于尝试通过3D设计课,让学生更多的利用云空间提升改进自己的创意,然后由有电脑三维设计软件应用特长的学生进行三维设计,并借助3D创新实验室的3D打印机,将自己的想法或梦想变成设计图并打印出来。学校为此特批建立了3D打印室和有无线wifi上网的专用教室,用于这项实验。其操作模式是:学生创意←→创客空间←→电脑三维设计←→3D打印机←→作品

W020160422496005299374.jpg

 ● 无校界的多元课程体验

以培养科技创新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为主导的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创设各类多元体验性课程和社团活动。浙大附中开展了五十多项体验性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不再局限对单一课程的认知; 学生自己采编、拍摄并制作的微电影绽放出异样精彩;学生的废物利用创意作品在杭州低碳博物馆进行展示;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走出校门,登上微软中国举办的全球创新大赛的决赛场,学校通过十二个校外课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校外体验课程,使不同起点的学生收获一样的精彩。


  ● 随时随地随需的家校互动

依托移动4G和wifi的无线网络,搭建“学生个人成长空间”、“家校微信”等平台,浙大附中形成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方主动参与,采集、挖掘和分析学生成长数据,提供菜单式学生个性化指导服务,让孩子的成长看得见、看得懂,形成即时高效的家校互动新模式。


  提升学生西湖文化理解力的“云展馆”

就是与学校周边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官窑博物馆、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场馆和企业合作,通过各个场馆、企业的网页内容的整合,让学生自主通过云空间,学习了解各个场馆的知识与文化,并与这些场馆签订社会实践与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建设基地,实行线上线下的2O2模式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加深对西湖文化的理解及继承和发扬。

W020160422496005291036.jpg


“互联网+”聚焦教师专业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浙大附中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通过研修网、云录播、课程管理、质量分析、教师档案和个人空间六大板块服务教师群体和个体,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 学科教师的“互联网+教研”

“互联网+教研”,在各学科数字教材研发、资源共建共享、翻转课堂、微课等方面持续3年的探索性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依托云空间(如微信、QQ群)的网上学科协作建构教研组,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参与”、“资源共建”、“专题讨论”、“研修评估”等活动,使传统的教研和培训转变为激活内在需求和满足专业社交的场景。促进教师专业升级、跨界发展,涌现了一批“数字达人”、“微课新秀”、“移动技术应用之星”。


  ●泛在的教师成长云课堂

  全校在三通两平台基础上,建设了专门的云录播教室,实现玉泉和丁兰两个校区课堂教学直播、录播以及泛在的观课、评课与课堂分析,从而推动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绿色质量评估系统

学生学业质量分析系统,通过对学科质量标准、绿色质量指标的数字化,建立了基于标准和指标从数据采集到报告生成的一体化的质量评估体系,诊断并改进教育教学。


浙大附中始终将教育的核心聚焦在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努力构建以师生发展为核心的数字化感知体系,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教与学环境,推动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和家校互动,完善基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数字化管理、评价,深化基于学生和教师成长数据的个性化发展指导与服务。浙大附中的孩子将更健康、快乐,浙大附中的教师将更自信、更专注,浙大附中教育转型发展的步伐将更稳健。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i3DOne社区无关。

作者简介

施永忠,高级教师,2015年中国十佳好教师。2009年指导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赛”,至今先后指导七个学生课题组获得浙江省一等奖,三个全国一等奖,三个二等奖;2010年开设高中“创意与发明”,指导学生获得两项发明专利;2014年接触3D打印,参加人社部3D打印材料高级研修班,并编辑中小学3D打印教师培训用书《3D打印新未来》;2015年设计申报的《3D打印与微创意》选修课程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并入选全国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展博会,同时在杭州市先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下,在浙大附中设计建成杭州市第一个3D打印创新实验室。
文章介绍
  • 浙大附中秉承“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成为适合学生发展的名校”的核心理念,“人格与学术并重,本土与国际兼容”的办学特色,参考国内外关于未来学生培养的需求,围绕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大了特色课程开发力度。秉承“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通过“互联网+教育”构建以师生发展为核心的数字化感知和支持系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探索数字化的教育评价...
  • 浏览次数:
  • 更新时间:2016-09-29
扫码分享给朋友

更多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