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介绍

一、活动主

“实践、探索、创新”,旨在创造、分享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探索研究精神,激发学 生创新热情,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组织与导向,促进信息技术与跨学科的融合创 新应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 主动探索将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有效 办法,落实好“五育”并举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


三、活动对象

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在校学生自愿参加。


四、活动项目

本次活动分为数字创作、程序设计、创客、人工智能、 机器人五个项目。具体内容设置和技术要求详见上面指南介绍。 


五、参与方式

参与学生登录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www.gsedu.cn从 “活动中心”进入本活动专题网站,按照《学生作品上传操作手册》,报名并提交作品。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六、组织方式

学生作品经逐级遴选后,将推荐参加第二十二届全国学 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省级对市级推荐的数字创作、程序设计项目作品,将进 行评审;对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推荐的作品和队伍, 在专家遴选的基础上,将开展现场活动。 活动设特、一、二等奖,为学生颁发获奖证书,为指导 老师颁发指导证书。综合各市(州)、县(区)组织情况和 作品质量,择优颁发优秀组织单位证书。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活动在甘肃省教育厅领导下,由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联合主办;具体工作由 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承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活动作为推进教育 信息化工作、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举措。


(二)确保公平公正

1.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将活动各级遴选结果面向社会 公示,主动接受监督,确保活动公平、公正及成绩真实有效;

2.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加活动资格,同时对相关 人员依法问责。


(三)安全保障

请各市(州)教育局和学校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负责 并确保参加省级现场活动的学生和领队教师的人身安全,学 校为其购买参加活动期间的人身意外保险。 组织活动期间,各市(州)、县(区)要严格按照活动所 在地的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做好会场管控,参加活动的个人应 自觉按要求提供健康码(绿码)等信息,自觉遵守防控规定 并做好个人防护。


八、联系方式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信息资源科

联系人:罗媛媛

联系电话:0931-8827226

       电子邮箱:349780589@qq.com

本指南电子稿及相关培训资料可在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www.gsedu.cn【活动中心】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专题栏目下载。

大赛规则

一、项目设置及有关要求 

(一)数字创作项目

数字创作项目是使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完成数字化创意作品。

分项设置

表格1.png


(二)3D 创意设计 

本年度主题为:抗疫帮手


使用中望 3D One Plus 或 3D One 教育版设计从www.i3done.com 学习、下载等各类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制作的作品。思考、发现在抗疫过程中有待改善的地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为抗击疫情提供更多的便利。要求首先完成设计说明文档,根据设计说明文档,进行三 维建模、3D 打印、零件装配,并制作相关功能演示动画或视频。 提交文件包括:设计说明文档,源文件,演示动画(建议格式为 MP4)和作品缩略图。作品文件总大小建议不超过 100MB。 作品设计的实物尺寸不超过150mm*200mm*200mm,薄厚不小于 2mm,提交文件中建议包含 3D 打印实物照片。


二、报名安排 

(1)参与学生登录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www.gsedu.cn,从 “活动中心”进入本活动专题网站,按照网站提供的《学生作品上传操作手册》,报名并提交作品。小学组、初中组每件作品作者限报 2 人,高中(中职)组每件作品限报 1 名作者。每名学生限报 1 件作品, 每件作品限报 1 名指导教师(中小学生应独立设计并创作作品,指导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技术指导,但不能直接动手帮助学生完成 作品制作);

报名时需提交《诚信承诺书》加盖公章的扫描版;

(2)数字创作作品上传时间:2021 年 4 月 30 日-5 月 17 日;

(3)微视频(网络素养专项)已按照全国活动指南要求直接报送全国活动网站huodong2000.ncet.edu.cn 的作品不再向省活动 平台重复上传。全国活动平台上传截止日期为 4 月 30 日。省活动平台上传截止日期为 5 月 17 日。


三、遴选推荐 

数字创作项目按照县、市、省逐级遴选推荐交流的方式进行;

(1)县(区)遴选推荐。2021 年 5 月 18 日至 5 月 23 日县级评 审并向市级推荐优秀作品;

(2)市(州)遴选推荐。2021 年 5 月 24 日至 5 月 30 日,市级 评审并向省级推荐优秀作品。每市(州)、兰州新区各限额推荐 100 件作品,小学组和初中组各 35 件,高中(含中职)组 30 件;

(3)省级遴选交流。2021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10 日,由活动组 委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省级评审专家组,对市级推优作品进行评审, 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现场交流展示。


四、报名安排

2021 年 4 月 30 日-5 月 17 日期间,参赛学生登录甘肃省智慧教 育云平台www.gsedu.cn,从“活动中心”进入本活动专题网站, 按照网站提供的《学生作品上传操作手册》,报名及提交作品。 每件作品小学、初中组限报 2 名作者,高中组限报 1 名作者。每名学生限报 1 件作品,每件作品限报 1 名指导教师(中小学生应独立 设计并创作作品,指导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技术指导,但不能 直接动手帮助学生完成作品制作)。报名时需提交《诚信承诺书》。


五、人工智能项目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项目是参与者通过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搭建、设计,初步实现人工智能创意应用方案,并进行交流展示。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研究范围包括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 觉、自动程序设计、感知系统等多方面内容。语音识别、TTS、人脸 识别、目标检测、问答系统、运动控制、多传感器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金融、远程医疗等多种综合应用案 例中广泛应用。


分项设置

表格2.png


注:表格中打“●”代表该组别设置对应分项。人工智能分项规则 从本活动专题网站【相关下载】栏目下载;


项目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算法,学习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案例,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以改善人们生活 品质为目的,初步实现自己的人工智能创意应用方案,利用如机器学 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定义图像识别等人工 智能技术,突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初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奥 秘。创作中强调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如智慧社区、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


六、报名安排 

 2021 年 4 月 30 日-5 月 17 日期间,参与学生登录甘肃省智慧教 育云平台 www.gsedu.cn,从“活动中心”进入本活动专题网站, 按照网站提供的《学生作品上传操作手册》,报名及提交作品。优创 未来每支队伍限报 2 人,单片机创意智能挑战赛每支队伍限报 3 人, 创意天梯挑战赛每支队伍限报 2 人。

每名学生限报 1 支队伍,每支队 伍限报 1 名指导教师(中小学生应独立设计并创作作品,指导教师可 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技术指导,但不能直接动手帮助学生完成作品制 作)。报名时需提交《诚信承诺书》加盖公章的扫描版。报名时须提交作品推荐材料,包括:人工智能创意应用方案演示 视频(视频格式为 MP4,建议不超过 5 分钟)、相关说明文档(包含 至少 5 个步骤的制作过程,每个步骤包括至少 1 张图片和简要文字说 明)、硬件清单、软件代码等。全部文件压缩包大小建议不超过 100MB。


七、遴选交流 

人工智能项目直接进行省级初选;由活动组委会聘请有关专家组 成省级评审专家组,报名队伍提交材料进行遴选,择优参加在 5 月底 举办的现场交流活动。具体情况另行通知。根据现场交流情况,择优 推荐参加全国现场交流展示。


八、其他事项 

1.各市(州)活动组织部门于 2021 年 5 月 8 日前,将“2021 年 甘肃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活动平台市县管理员登记表发至联系人邮箱。

2.各县(区)管理员在作品上报阶段完成作品初审工作;

3.市(州)、县(区)在评审时间段内在活动平台应完成如下工作:作品分组、专家分配、作品评审、择优推荐。各级评审时间截止 后,系统会自动关闭评审和推优功能,请务必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3.5 月 23 日前,各市(州)完成“创客”和“机器人”项目学 生推荐后,将“创客”项目市(州)推荐名单、“机器人” 项目市(州)推荐名单的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扫描版发至 联系人邮箱;

4.5月30日前,各市(州)完成“数字创作”和“程序设计” 项目作品推荐后,将“数字创作”项目市(州)推荐作品名单、“程序设计”项目市(州)推荐作品名单、市级活动组 织工作情况小结(1500 字以内)的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扫描版发至 联系人邮箱;

5.省级现场交流活动和“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 活动全国现场交流活动”具体事宜视疫情情况确定后另行通知,请关 注活动专题网站。


九、参与须知

如有以下情况,取消本届活动参与资格,情节严重者取消学生和指导教师 1-3 年的参与资格,并通报相关省级教育部门及所在学校;

1.作品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  

2.作品中非原创素材及内容过多,且未注明具体来源和出处;

3.存在指导教师代替学生完成作品制作的情况;

4.作品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

5.其它弄虚作假行为。



赛前辅导
上一节

大赛规则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