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历经5个多月的比赛结果出炉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公布结果的页面,令我无比惊喜的是,我的STEAM课程《基于3D打印的中国嫦娥月球学校基地建设》获得了本次比赛 “教师创新教学设计赛”的第二名!虽然离第一名只有一步之遥,但我对这个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作为全国性的专业赛事,可谓高手如云,我的课程能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也充分说明了我当初的努力和专注是很值得的。我深刻认识到:只要全身心地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奋斗的过程就更能让人收获满满,直至胜利的彼岸!
2021年12月,第二届“中望杯”的大赛已经开始启动。我当时从i3DOne社区的活动页面详细了解了比赛主题和要求等,说实话,思绪很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本次大赛的主题为“逐梦航天、探索未来”,要以2035年以后人类对月球的开发为背景去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科技色彩。
整整一个多月过去了,快临近放寒假,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思路,但是潜意识中还是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直到放假回了老家,有一天晚上,我和8岁的女儿躺在院子的草席上,那一晚正值月圆,我和女儿望着圆圆的月亮,我问她:“宝宝,如果未来有一天让你去开发月球,你最想在月球上做什么事?”女儿很好奇地思考片刻,说:“爸爸,我要在月球上建一所学校,让我国的学生来月球上学,我来做第一个校长!你看怎么样?”听到女儿的这句话,我兴奋地坐起来,我的灵感似乎被女儿点燃了。我接着问:“太棒了!那你觉得这个月球学校该叫什么名字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解答到:“月亮上有嫦娥姐姐住着呢,我们就叫嫦娥学校吧!爸爸,这个名字是不是很不错?”我简直太开心了,我多日的创意困惑就被女儿的几句话给解开了,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超赞!
当天晚上,我就在电脑上一股脑写下了课程的开发思路,题目就叫做《基于3D打印的中国嫦娥月球学校基地建设》,课程类型为STEAM课程,课程的架构就成了我接下来的重点任务。
我清楚记得,春节的前几天,一直下着鹅毛大雪,也无法带孩子外出玩耍,我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教学大纲初稿在年前就已经做了出来。从正月初四开始,大雪还是每天不间断下着,道路非常滑,也没有办法去串亲戚,我就专心开始了月球学校基地模型的三维设计和课程讲义的设计等,每天就和上班一样,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左右。到开学前夕,课程的主体已经基本完成,就剩细节的完善了。
开学后,我加紧着手最后的课程完善,准备在社团课给学生正式开设这个STEAM课程。当时,大赛组委会也因疫情的影响延迟了作品提交时间,我也想赶在截止日之前把这门课开设起来。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兰州的疫情又突如其来,学校全部停课,改为线上教学,我们又开启了居家模式。提交作品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我整理好了所有的资料,就在3月19日的晚上自信满满地提交了参赛课程。
我的课程题目为:《基于3D打印的中国嫦娥月球学校基地建设》。作为一门具有科幻特色的STEAM课程,我的课程设计思想是非常明确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课程深度融入STEAM教育的理念,以3D打印作为任务驱动的项目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中国目前课程改革中,STEAM理念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这个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第二、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第三、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合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
第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卓越。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本课程紧扣月球学校基地建设及3D打印这个工程目标,有序安排了基础课程、“头脑风暴”课程、实操建模课程、3D打印沙盘课程等四大分段课程,有机地将所有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环环相扣,形成了课程体系。下面用图示的方法来展示本课程的结构。
按照课程结构的划分,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中,实践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后面三大分课程中,二者课程的比例大概为1:3,侧重以实践为主。
整个课程实施将按照五个阶段开展,详细的阶段安排在后续有详细介绍。下面给出这四大分课程的课时计划(每课时按照40分钟计算)。
基础课程(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计划4课时;
“头脑风暴”课程(第三阶段):计划3课时;
实操建模课程(第四阶段):计划多于10课时;
3D打印沙盘课程(第五阶段):计划2课时;
其中,实操建模课程的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对建模技术的掌握情况灵活安排,可以采取线下和课余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
在具体的创意形成中,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实现融合,共同优化思路,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以下是教师深思熟虑后的设计方案。
在方案的工程设计中,一定要有思维的深度。技术不是第一位的,用技术解决问题才是第一位的。在模型的设计中,要紧紧围绕科学性展开,离开了特定情景而完成的随心所欲的设计注定是失败的。
比如,在月球这个特定的太空环境中,教学楼的设计就不能和地球那样,一定要注重封闭性的设计,师生在教学楼内的各种安全保障就是最为关键的。
再比如,月球采矿车的设计一定要考虑露天太空环境下,驾驶者到底如何穿戴航天服的问题。由设计引发一系列的科学问题,我觉得才是课程深度的关键所在,而不只是简单用技术去做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模型而已。
关于课程的感悟还有很多很多,我的收获都是在课程开发中不断获得的,有些收获都是我始料未及的。作为从事一线信息技术教育15年的教师,我一直热衷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在课程的实施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困惑,但我依然在坚持着、努力着。我坚信,基于3D打印的STEAM课程顺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切实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我由衷期待,同仁可以提出若干修改意见,让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待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我将下学期择机在社团课开设该课程,不断实践再不断完善,真正打造为精品STEAM课。
非常感谢中望公司举办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一起携手为推动创新教育而努力!交流QQ:67886475。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i3DOne社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