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
知识技能: 了解笔筒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在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中,掌握草图绘制、拉伸、环形阵列、实体分割、抽壳等命令,探索其他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分享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于三维设计的喜爱。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笔筒。
标题引入,通过讲述桌面小帮手,让学生发散思维,猜一猜桌面小帮手是什么?
引入完成后,展示本节课要做的笔筒图片。
第二页:课题引入
笔筒历史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其他历史,学生自我查询学习)
笔筒分类
包括有:塑料笔筒 主要是PV之类比较具有韧性的材料。
木制笔筒 木制笔筒的材料几乎不限制,主要是考虑因素是脆度不高,同样需要带点韧性的;
金属笔筒 金属笔筒主要是以马口铁为主,轻巧而不生锈;
竹制笔筒 这个很简单,制作工艺也比较简陋,主要是需要磨边的工艺而已;
泡沫笔筒 一般都是比较具有韧性的泡沫材料;
陶瓷笔筒 制作精美大方。
生产制作
木制笔筒和竹制笔筒基本是手工艺品,整个过程都可以依靠手工完成,成为了很多妇女的创业首选项目!其他类型的笔筒则需要通过机器来完成,尤其是塑料和泡沫笔筒,很多个成形环节都需要机器来完成,唯独包装和修边的过程是手工可以参与的。
笔筒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设计决定着用料和生产的工艺,用料决定着耐用程度,生产则决定着实用,使用方便是笔筒的最大竞争点之一,所以设计笔筒一定要尽量个性化一点,多从用户角度出发。
提问:同学们见过什么样的笔筒?笔筒怎么制作的?
第三页:带学生观看市场现有的各式的笔筒。
第五页:分析模型,观看打印实物模型,以及效果图。(造型、图案等)
第六页:分析建模思路。
第七页:展示教学视频,开始学习。
第九页:提问: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建模时,尺寸考虑合理吗?能否打印?
3、实体分割时有什么问题?
4、在打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安全问题、模型导入格式、图片导入、耗材、时间等。)
第十页:总结,思考。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命令:草图绘制、拉伸、环形阵列、实体分割、抽壳。
思考:在本节课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进行创意,可以用课下时间,在家,或者在教室进行设计,下节课分享。
第十一页:课后拓展,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还可以制作其他造型的笔筒。
适用易懂0
丰富清晰0